歡迎光臨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熱線電話:0591-83310368
新聞中心
“藥詩同源”識艾草
- 分類:員工風采
- 作者:陳晶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5-26 10:45
- 訪問量:0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首《采葛》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關于本詩的解讀,還有“求賢若渴”說、“耽溺妻室”說,歷來眾說紛紜,如今多用來表達對戀人的熾烈的相思之情。
這首詩歌大致意思是:詩人想象著他心中無比掛念的對象正在采摘著藥草,從一開始的“如三月”,后來的“如三秋”,最后的“如三歲”,程度一次次加深,客觀的時間維度在主觀的情緒催化下,實現了一種極度的拓延,使得這份殷切至深的思念之情以一種心理錯覺的方式,被渲染得嘆為觀止。不管這首詩是為什么人創作的,創作的本意是什么,它所承載的那份厚重情感卻能從過去穿過重重的時間長河傳遞到了今天。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到簡寫“一日三秋”至今還在我們的書面或口頭用語中頻繁出現,足以證明此詩蘊含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是永不褪色的。
艾草的藥用價值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侗静荨份d:“艾葉能灸百病”,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抑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
艾草的食用價值
艾草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佳節,大家總是將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置于家中用以“避邪”。艾草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中可當主食。
【注釋】葛〔gé〕: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蕭:即荻蒿,牛尾蒿,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莖紫褐色,可入藥。艾:艾草,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植株有濃烈香氣,嫩葉可食,老葉制成絨,供針灸用。
作者·整理者:陳晶
詞義來源:百度百科
圖片來源:千庫網

力捷迅兒童健康

力捷迅服務號
Copyright ? 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閩ICP備05019174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福州